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阶段,也是心理挑战最为集中的时期。面对陌生的医疗环境、复杂的医患关系、高强度的临床任务,许多同学容易产生焦虑、自我怀疑甚至职业倦怠。为了帮助同学们做好心理建设,顺利过渡到临床实习阶段,5月8号上午十点,2023级临床医学类4班开展了“从课堂到病房:心理调适与职业成长”主题心理班会,特邀基础医学导师陈桃香、临床医学导师张亚冠及肿瘤学博士郑林惠担任嘉宾,班级全员参与,反响热烈。

此次心理班会分为以下四个部分:
1.暖场活动
班会以“实习心情温度计”暖场活动拉开序幕。同学们匿名写下对实习的期待与担忧,标注在温度计的不同区间,既有“期待独立接诊患者”的热情(温度计90℃),也有“担心操作失误”的忐忑(温度计40℃)。主持人随机抽取典型便签分享,引发全场共鸣。通过这一环节,同学们的情绪得到充分表达,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。


2.主题讨论与经验分享
(1)主持人向大家分享并解释了医学实习生特有的"三重恐惧",通过展示耶克斯﹣多得森曲线,解释适度焦虑的积极作用和长期高压的负面影响,随后科普了缓解压力的三个心理小技巧,并带领大家一起体验了技巧之一“STOP技术”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技巧流程。


(2)嘉宾们结合自身经历,分享了应对实习心理挑战的经验。张老师从职业标准角度提出建议,郑师姐以亲身经历解答了同学们的焦虑问题,陈老师则从患者视角分析了如何快速建立医患信任。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,对实习有了更清晰的认知。



3.情景演练
活动的高潮是沉浸式情景演练环节。同学们分组模拟了“医患沟通困境”和“团队协作危机”两个典型场景。
情景一:面对“暴躁患者”的拒绝,扮演实习生的同学通过共情倾听与耐心解释,最终赢得患者配合;
情景二:通宵值班后,疲惫的实习生与接班同学通过非暴力沟通,以分担工作与一杯咖啡达成和解。
演练结束后,嘉宾从专业角度点评,观众踊跃反馈,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的沟通与协作技巧。


4.行动计划
班会尾声,主持人发布“实习成长计划”:设置个人成长追踪环节,鼓励同学们每日记录成功小事,积累成就感;组建互助小组,各司其职,为后续实习中的相互支持做好准备;最后,同学们在个人承诺卡上郑重写下实习期目标,投入班级“树洞信箱”,待实习结束后启封检验。

班会结束后,心理委员收集的反馈问卷显示,95%的同学表示“焦虑情绪显著缓解,对实习的认知更加清晰,并掌握了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”。社交平台上,一位同学写道:“这次班会让我明白,实习不仅是技能的考验,更是心理和职业素养的成长。我不再害怕犯错,而是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。”



本次心理班会成功举办,不仅为即将步入临床学习的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心理支持,也展现了2023级临床医学类四班团结协作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。未来,班级将持续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需求,开展更多活动,助力每一位医学生在成长路上坚定前行。相信同学们定能在实习中化压力为动力,在实践中锤炼仁心仁术,最终成长为有温度、有担当的卓越医者,书写属于这一代医学生的精彩篇章!
撰稿:江春韵,朱晓
图片:23临五4班
审核:金晓庆 卡德尔江